“怪病!”“装病!”到底是什么病?

在我们的门诊,常常会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痛苦,却又幸运。

痛苦的是饱受病痛折磨很多年,做了很多检查,用了很多药,仍然在受病痛的折磨。长期的病痛让有一些家属会认为患者是不是得的疑难杂症或者是啥“怪病”?他们成了“看病专业户”,常年到各大城市各大医院的综合科室就诊、检查、治疗,仍然效果欠佳。有的甚至听信偏方,到一些“祖传名医”处寻求帮助,可病情一直不见明显好转。

还有一部分家人很不理解,为啥每次检查都没太大问题,怎么还是这么难受,难道是在“装病!”“这么多年,也没见她/他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这一部分家属开始对患者不耐烦,不理解,有的患者一到诊室会不顾一切的痛哭流涕,诉说自己的躯体痛苦和内心的煎熬,同时还有被抛弃感和绝望感...

在他们就诊的漫漫长途中,或者遇到了恰好认识这种疾病的医生,或者他们通过其他途径对这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他们遵从医嘱,摒弃病耻感来到了我们科室,经过系统的治疗,逐渐摆脱了这种“疑难杂症”的困扰。他们痛苦明显减轻时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这到底是什么病呢?它是我们科的一种常见病--躯体形式障碍。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它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一种心身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具体临床表现有哪些?

曾经的DSM-IV-TR中对躯体化障碍的症状描述多达37个,分为4个疼痛症状,2个胃肠道症状,1个性症状,1个“伪神经科”症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症状群:①疼痛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部位多不固定,可涉及身体的所有部位,如四肢、胸腹、头颈等,症状会游走,可随情绪好坏而缓解或加重。②自主神经紊乱可表现为明显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常累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胃肠系统。还有部分患者常表现为心慌、气短,胃部不适,呃逆、嗳气,上腹部灼热感,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口干口苦等等,症状非常丰富。③非特异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如躯体某些部位不定的疼痛,酸痛、刺痛、瘙痒、烧灼感、麻木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患者坚持把这些症状归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但检查并不能证明有关器官或系统出现了器质性疾病。

如何治疗?

治疗上需要首先完善或提供有效的各种相关检查,了解患者躯体状况排除器质性疾病。应用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处理病程中出现的不良认知模式,并指导患者用积极的行动改善相应的精神生活品质;同时应用相关药物对症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各位读者或同道如果您的身边或诊室有这类患者,请建议他们到精神心理科面诊并系统治疗。


本文章由侯莹莹医生提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与本平台无关。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