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一个女孩14岁,因“成绩下降”由妈妈陪同前来就诊,来的时候不说话,低着头,多次询问后,称自己没什么问题。我观察到女孩的左手腕有几条划痕,此时我知道问题没那么简单。我耐心地同她说,我们会对个人隐私保密。我便围绕着她的一般情况闲谈,当问到家里人对自己好不好的时候,女孩突然哭了。我意识到她的家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便让女孩妈妈到外面等候,单独跟女孩沟通。经过几分钟的沟通,得知,女孩不愿回家,因为回家后便不开心。原来,爸爸是上门女婿,爸妈在闹离婚,家庭关系不好。爷爷跟妈妈关系也不好。爷爷要让女孩考县中,即使考不上也会给她找一个学校读完。“他们只在乎我的成绩”。“我没有价值”。时间一长,女孩不愿同别人一起玩,之前的朋友现在也疏远了。我了解情况后,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疏导及简短的建议。
后面跟女孩妈妈沟通,得知妈妈自己患有情感障碍疾病,担心女儿患病前来就诊,想为女儿找一个心理医生。因时间原因,我建议她到上级精神卫生中心进一步咨询及治疗。
PS.孩子的妈妈本身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多次企图通过服用过量安眠药结束生命,也有过自残行为。
对于青少年“厌学”、成绩下降或自伤的问题,家长应当重视起来,也要各自反省自身原因。“原生家庭”一词,近年来不断被精神科医生提及。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尽早咨询医生,孩子最后的成长,依赖稳固的家庭支持。所以,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便是更好的治疗。
扫码关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