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问题危险因素有哪些?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不良。一项美国 2016 年度横断面访谈调查研究发现,17.3% 的女孩和 5.7% 的男孩(12-17 岁)根据 DSM-IV 确诊为重性抑郁障碍,并且在 2005 年至 2014 年间该数据呈显著上升趋势。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易复发,对其未来的学业和事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还经常伴随其它精神障碍,引起自杀、物质滥用、暴饮暴食和睡眠障碍。 由于此前针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均为横断面研究,因而这些研究无法得出一些慢性改变如生活习惯在抑郁症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还缺少精神状况不良方面的研究。因此来自大分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系的 Itani 博士等对日本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进行了纵向流行病学调查。样本来自随机抽样的 10 所日本初中(1,304 人)和 14 所高中(4,384 人),随访两年,剩余 776 名初中生和 2,697 名高中生继续参与研究。调查方法包括一份关于精神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问卷及普通健康问卷-12(GHQ-12),前者包括受试者基础信息:姓名、性别、生日;睡眠状况:睡眠时长、入睡情况、易醒、半梦半醒、睡眠瘫痪症、晨醒状态、噩梦;生活方式:每日有早饭、食欲、咖啡和茶、上学时运动、校外活动、放学后学习时长、看电视时长、打游戏时长、使用手机时长;社会关系:受虐经历、虐待行为、有咨询对象、善解人意的支持者;精神健康状况:GHQ-12(0-12 分),GHQ-12 ≥ 4 分者诊断为精神健康状况不良,反之为精神健康状况良好。结果于 2018 年 7 月发表于 J Clin Psychiatry。 精神健康状况不良者,初中生 17.1%(95% CI, 13.9%-20.3%),高中生 22.6%(95% CI,20.5%-24.7%)。多元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初中生的精神健康状况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包括 不参与体育运动(OR = 3.13;P =.035),每天放学后学习时长 ≥ 2 小时(2.18;P =.010);高中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 女性(2.51;P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